从扎克伯格谈犹太人的学习方法

从扎克伯格谈犹太人的学习方法

  犹太人的家庭教育从三岁开始,启蒙会用妥拉(希伯来语:תּוֹרָה,Torah),之后男生会开始贯穿一生的塔木德的学习。犹太人的经典教义摩西五经和犹太教<圣经>塔木德的信息大家可自行搜索。我这里要谈的是塔木德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犹太家庭,男生从入学开始起,每周六晚上都会由父亲代领去犹太教堂的图书室一起阅读塔木德。或由父亲代领儿子,或由兄长代领兄弟,一般是一对一的研读。父亲读的时候,儿子在旁边仔细倾听,父亲讲解之后,儿子再跟着父亲读。兄长代领兄弟也如是效法。代代传承,父子兄弟之情与默契有此紧密建立,这也是家族关系稳固的基础。
  父亲和儿子一周会一起研读塔木德三到四次,这种研读贯穿着对每个故事的细分和解析。塔木德的教义贯穿犹太人的一生并在每个年龄段得到不同的领悟。

  进入学校之后,传统的犹太人学校会要求老师用希伯来语学习塔木德,课后学生们会用介于希伯来语和一种新发展的语言形成的第二种语言进行讨论。另外犹太人大部分都很好地掌握了英语。

  美国有专门的犹太教大学,通常指的犹太大学是位于纽约的具有100年校史的叶史瓦大学(Yeshiva University)。Yeshiva大学是目前美国毕业率最高的学府之一。进入犹太人大学的年轻人会以钻研塔木德为主课。他们的学习方法尤为特别,叫做Havruta。

  走进犹太大学的图书馆会发现和其他图书馆不大一样,那里实在有点吵,充斥着各种对话、讲解和辩论的声音。学生们早已习惯这种氛围,各自都十分投入自己的“战区战况”。这就是乍一看来的Havruta学习方法。

  Havruta的学习方法也可以称为“思、辩”的学习方法。通常,一组桌子上有两个人面对面坐着,一个人会先复述一段塔木德的内容给对面的同学听。之后两人会对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一对一的对决,即一方提出问题,对方给与回答。有时会对内容的解析有不同的观点,直接引发两个人的辩论。一来一往间的拆解和整理思辩中,塔木德的教义烂熟于心。长期以往的学习习惯,使绝大多数学习塔木德的人都善于思与辨,慢慢养成独立思考的逻辑。这显然是一种记忆习惯+辨别能力+表达方式的养成过程。Havruta是从小养成的犹太教学习习惯的集中体现,是绝对的“说”的教育的精髓。

  大家会发现,美国的绝大部分人都非常善于表达,鼓励表达,会对侃侃而谈的人给与极大程度的尊重。大家会有倾听的习惯,这是一种日常礼貌。即便不善言辞的人也会有为人能够接受的表达方式,他们会追寻它,钻研它。所以美国会有各种极致的展现,时常惊艳于人们的视野,引发赞叹。

  犹太人的人数并没有绝对优势,但在美国经济体乃至全球经济、科技、艺术等各方面的号召力之强,不能不说与塔木德的传统学习方法关系相当密切。犹太教的教义大部分是在表达规则,即犹太人贯穿一生始终学习的其实是各种规则。他们学习规则,熟悉规则,慢慢的建立规则,引领规则。这规则不仅是教义,更是深入骨髓的律法和法典。

  所以犹太人的思维模式是相当理性的。美国在建国初期也是在律法和教育上下了血本儿的,基本上属于理科思维模式。犹太人的思维进入美国这样的治国体系,就是理性VS理性,规则VS规则,自然会如鱼得水。

  反观华人文化,相当缺少建立规则和遵守规则的习性,它更加感性。华人文化倡导朦朦胧胧才最美,缺少准确度,属于文科思维。缺少对规则的热爱,缺少对规则的研读,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海外打拼的华人会遭遇貌似钻了个大空子,一不留神就酿造跌入“陷阱”的“惨案”。自然也会引发无处寻找“解药”,最后就只好以“歧视”化解的方案。

  犹太人这种有律法思维支持的磁场是相当严谨的,它一环扣一环,让对手无法挣脱,反之如果能够参透这种律法思维模式,顺着律法的脉络顺延的时候,实力之强劲往往也是始料不及的。参透某种规则和模式和系统,是超越和创新的前提。Havruta的学习方法对每一个塔木德的故事的记忆,钻研和辩论的过程就微缩了宇宙大世界的这一规律。

  据一位目前从政的80后哈佛留学生分析,哈佛的讨论课里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题目与结论,也不是教授的指引,而是大家都习惯去表达,会倾听,在辩论中形成“我不输给对方”的氛围。“我不输给对方”和“我要战胜对方”是两个概念。前者,彼此互动过程中成就话题,使话题得到最优化的结论;后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不惜一切代价来打压对方来获取胜利。

  “我不能输给对方”的哈佛文化和Havruta的学习方法的理念就会如出一辙。最终结论都是在辩论中不停的思考,在公平的已知条件中寻找论据,来寻求最优化的结论,使参与的双方都能够升级到更加优化的平台。

  这Havruta引发的“说”的文化里原来包含这么多内容。

  我们会发现有些人莫名其妙的勃然大怒,他(她)是不是不会”说“?当然!有些人不会说话弄巧成拙,说他情商有问题,他(她)是不是缺少练习?当然!

  “说”的文化,在华人的教育体系里几乎是没有的。这和相声里的说、学、逗、唱不是一回事。华人文化提倡中庸,提倡低调,会“说”很多时候等同于贬义词,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里都不曾有过练习“说”的教育。“息事宁人”是很多事情收尾的最佳方案。更不要说一对一的练习倾听,提问和辩论了。也难怪经常一开始辩论就和吵架无两样。

  有些人会对此提出异议,可能会说:我不是不会“说”,我是屑“说”,不屑于辩论,因为我很“低调”!那么我会说:错!您不是“低调”,而是您根本就不懂什么叫“高调”,所以不会“高调”,也“高调”不起来。

  以”说“为精髓的Havruta学习方法,其实质是在练习。在“说”的过程中整合自己的思维,优化思想,建立独立思考能力,养成良性辩论和辨别的能力。

  会”说“的人,话题里尽是“精肉”,他们早已经过千锤百炼句句都是经典。真正会”说“的人,每一个话题都会自成体系和逻辑,他们有资本骄傲的大声说出他们的主张。会“说”,和说的多少是两回事。

  犹太人了不起,不在于他们对经济的引领,各种领域的主导地位。在我看来,他们最了不起的是“Havruta”学习方法成批的训练出了优质的“说”客和独立的思辨者。

  我提倡“说”的教育。

  曾经有教育机构用Havruta的学习方法做过测试。即甄选一批实力相当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用传统的一个人默读学习方法VS两个人一组的Havruta学习方法。规定时间后,经考核结果,Havruta组大获全胜。

  学习方法和习惯需要像建立传统一样的坚持。我希望,哪怕从我们这一代起,能够在中文世界里建立一种Open的秩序良好的“说”的文化。

  无关犹太文化的初始是否背负着犹大的背叛,无关犹太教的始末如何,在学习方式上,Havruta在整个犹太民族血脉的优质传承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种具有普及性质的极致而有效的学习方法。

  近日,Facebook CEO 马克 扎克伯格与妻子普里西拉陈表示将要捐出价值达$450亿的Facebook 99%的股份用于慈善事业,引爆刷频热潮。扎克伯格是犹太人,肆业于哈佛大学。太太普里西拉毕业于哈佛大学,均有良好的教育经历。有的人也许会强调他们还保留的1%的股份足以立足富豪之列。

  用Havruta的学习方法来分析这条新闻的价值,其结论是:资本的运作始于思辩与辨,资本回馈公众将会带来资本和教育效应最大化,这也是社会资本良性运转的表现。他们的这一行为绝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思辩教育最终的结果。无关乎谁来怂恿与影响,一个具有公众道义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大都会得出这一结论。在这种行为与方法面前任何猜测与作秀,试图遮掩和逃避是否都会显得低劣和恶俗呢。

  一切传统来自于坚持,一切优秀的品行皆来源于思辨中的优化。不要拒绝思辨,大胆去思辩,去倾听和鼓励善于思辩的人,让我们去接受那些不同思维带来的新思维,那才是照亮和引领我们生活的明珠。

2015-12-02 来源:网络,提交者: 尤其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