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让孩子成为最富有的1%?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夏天,我和一位美国母亲看着我们的孩子一起玩耍,她向我吐露了她的育儿战略。她的孩子们每年的学费就超过3万美元。她的战略目标是让孩子们进入名牌大学。为了提高几率,这种战略鼓励孩子们留级。这位女士的女儿在学校成绩不错,但前提是必须进行大量课后辅导。因此,这个女孩要在五年级留级。按照我的理解,这位母亲最后要达成的目标是:孩子们将成为医生或者律师,赚取最高的1%的收入。

当然,像这位母亲这样的精心策划如今十分寻常。随着收入最高的1%人群变得越来越富有,有更多的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加入其中。有关幸福的最新发现似乎也支持他们的想法:大多数研究者现在相信,幸福会随收入增长而不断增长。就像人们之前的想法一样,并不存在一个钱将变得不重要的满足点。

我很爱钱。然而,我决定放弃让我的孩子们进入1%人群的这种尝试——这个群体的生活似乎正在变得更加糟糕。尽管加入这个人群的回报在上升,其成本也在上升。相反,为了孩子的幸福,我制定了我自己的育儿战略。

1%人群的苦难很早就开始了。精英童年已经变成了某种从零岁就开始的障碍赛。胜利者将和其他1%人群一起,在伦敦或者纽约的超高价聚居区度过成年时期,连富人到了这些地方都会觉得自己贫穷。想想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Euro Pacific Capital)市场营销总监安德鲁•希夫(Andrew Schiff),2012年他向彭博社(Bloomberg)记者抱怨,他35万美元的薪水让他只能在布鲁克林的一间复式公寓里挣扎度日。“我挤在1200平方英尺的空间里,”他说,“我们必须用手清洗所有碗盘………我想要的不过是我一直想着的,长大,成功的父母都有这种想法。”

对1%人群来说,工作也变得更为困难。历史趋势发生逆转,其中大多数人现在比穷人工作的时间更长,此外,因为高端企业现在一刻不停地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电子追踪,许多人现在还失去了对工作时间的掌控。约里斯•卢因迪克(Joris Luyendijk)的新书《与鲨同泳》(Swimming With Sharks)描述了投资银行家为了完成银行设立的个人盈利配额目标,无时无刻地带着“零工作安全感”工作。像这样的压力一度只会施加到装配线工人身上。

简而言之,现在成为这1%的人基本意味着生活在拥挤的住房中,被满心焦虑的工作狂和不够格的继承人包围。难怪银行家们会幻想“达到我的数字”然后退休。这种以未来为导向的生活存在问题,因为谢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写道:“我们生活的方式,无论怯懦或者大胆,都将成为我们的人生。”

即使是有关富人更幸福的说法也需要拆分来看。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经济学家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安格斯•迪顿刚刚在今年10月12日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编者注)分析了逾45万美国人对盖洛普公司(Gallup)的一份有关幸福的调查的回应。两人在2010年的一份报告中主张,有两种不同种类的幸福。一种是“情感幸福”,即你对昨天的情感体验有什么感觉。这并不要求很高的收入,因为这种幸福在你的收入达到每年7.5万美元的时候就会趋于平稳。

因此,就“情感幸福”而言,我的孩子们需要每年挣7.5万美元。然而,他们的工作本身也有关系。对社会有意义的工作较好。更利己地说,一些工作会提供比另一些工作更大的幸福感。显然,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David Graeber)所谓的“烂工作”(他的例子包括电话推销员和“通宵工作的披萨送餐员”)会让许多穷人丧失幸福感。“烂工作”很无聊、需要屈从他人、给人毫无意义的感觉。但高收入的律师也并非特别幸福。

事实上,一旦你能掌控自己的工作,收入和幸福之间的关联就会弱化。英国内阁办公室去年报告,英国幸福感最高的职业是牧师,他们的平均年收入仅为20568英镑。健身教练(收入10378英镑)也很幸福。诚然,这其中有因果关系的问题:也许快乐的人成为了牧师,不快乐的人成为了律师。但收入显然并非事情的全部。

还有居住地问题。就如希夫所说,在纽约35万美元的年薪感觉并不高。最理想的情况下,我的孩子将成为房价低迷的地中海村庄中的佛教大师。毕竟,真正的奢侈不是钱,而是不需要考虑钱。许多穷人不得不终日考虑这件事。我希望我的孩子刚好足够富裕,钱将不在考虑之列。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依然会在卡尼曼和迪顿所说的第二种幸福上落后:“生活评估”,即你认为你的生活过得怎么样。“生活评估”将随着收入增长而不停改善。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妻子认为我们应该力争那最高的1%的收入,从而以防万一。

但就如何取得高“生活评估”,我可以教我的孩子们一招:将你的自尊和收入分离开来。我知道人们能够从种种事情中获得自尊:比他们的同龄人更苗条、更有精神追求、看起来更年轻、或者拥有更多(或更少)的性伴侣,或者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性更好。我会告诉我的孩子们,除了为高盛(Goldman)工作,还有数不清的办法能让你感觉更优越————而且不论如何,大多数人太过忧心自己的地位,很少会注意到你的地位怎么样。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 西蒙•库柏, 2015年10月13日,译者/许雯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