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信仰的差异

心理学与信仰的差异

最近微信朋友圈传来一篇鸡汤味的幽默微小说《会说话的青蛙》,细读之下让我感触很多,忍不住想写下自己的想法,同喜爱思考的朋友交流,让周末过得更愉快充实。

我们先来过目一下这篇微小说:

会说话的青蛙


作者:拉姆·达斯

一天,有位老人正在河边,突然听到有个细细的声音说:“喂,你能帮帮我吗?”

老人向四周望了望,一个人都没有,于是他继续往前走。这时那个声音又说:“喂,你能帮帮我吗?”

老人再次停下脚步,望了望四周,还是一个人都没有。这次他仔细地在周围搜索起来,终于发现人行道上趴着一只青蛙,刚才正是它在说话。

老人揉了揉眼睛,又捏了捏自己的胳膊,确定这不是在做梦。虽然老人觉得跟一只青蛙说话实在尴尬,但出于好奇,他还是开口问道:“刚刚是你在跟我说话吗?”
出人意料的是,青蛙答道:“是啊!你能帮帮我吗?”

这下,老人更加好奇了,于是问青蛙:“你要我怎么帮你?”

青蛙说:“是这样的,我受到了诅咒,才变成一只丑陋的青蛙。如果你吻了我,就能帮我解除身上的诅咒,我就会变成一个美女,我会爱你、好好照顧你,陪你共度良宵,满足你一切需要。简单地说,如果你能帮我解除诅咒,我会让你过得幸福快乐。”
老人站在那儿想了想,然后毫不犹豫地弯下腰,捉起青蛙放进了自己胸前的口袋,接着继续向前走。
他刚走了几步,青蛙在口袋里提醒说:“嗨!你忘记吻我了。”

听到这话,老人停下脚步,笑了笑说:“到了我这把年纪,有只会说话的青蛙陪我聊天,可比有个美女在身边更有趣。”

***

要美女还是要会说话的青蛙?这是一个人生选择题,不同人生观的人自然选择不同。作为基督徒,读完这小说后我脑子里的第一问题是:这心中充满怨恨的青蛙以后的言语能带来老人期望的“有趣”吗?也许这老人对“趣”要求不高,只要青蛙说话,即使是骂自己咒自己恨自己,听到声音就开心。

进一步想到圣经的教导,问题就更大了。圣经中两条最大的诫命之一就是“爱人如己”。这是受了诅咒才变成青蛙的人,只需要给它一个吻就会回归为人。你的施舍“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可報答你的”,圣经的教导明白无误是吻这青蛙,然后将她放走。

一般的心灵鸡汤都没有署名作者,这篇在我看来有点教导自私低级的鸡汤居然有个“拉姆·达斯”的署名。这拉姆·达斯是谁?忍不住好奇去查阅,结果让我吃惊不已,这人居然大名鼎鼎。这是百度百科对他的介绍归纳:

拉姆·达斯(Ram Dass)原名理查德·阿尔伯特,是20世纪60年代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后为追求人生真义,赴印度灵修达数十年之久。他被称为20世纪最受推崇的心灵导师。拉姆·达斯潜心修习30年后,于2001年推出了《活在当下》(Be here now),迅速在美国热销200多万册,其“活在当下”的理念唤醒了整整一代人的心灵意识。

上面的故事就是来自《活在当下》一书中。

我想,人的快乐追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身体欲望满足的快乐。 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六欲,通常被解释为由眼、耳、鼻、舌、身、意产生的色、声、香、味、触、法欲望,至少前面五欲都属于这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是精神满足的快乐。如爱情、亲情、友情、自由、甚至我们现在在这写文章聊天,都是在追求精神层次的快乐。

第三个层次是灵性满足的快乐。这种快乐不取决于物质对自己身体欲望的满足,也不取决于外在环境对自己精神快乐的影响,而是只取决于自己的心。就像上面故事中的老人,若吻了那青蛙,然后放走那美女,即使没有得到青蛙,也没有得到美女,但若他为自己爱的付出而开心,就是他的快乐,而且是最高层次的快乐,是外在任何环境和人都带走不了的快乐。

我们现在许多人放弃圣经教导,去追寻“心灵导师”,放弃灵里快乐的追求,只追求第一、第二层次的快乐。这是否是一种进步?值得周末我们安静心来去静思。

周末快乐。

 

作者:方金琪(信望爱小屋),2017年11月18日,作者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作者和转自www.wealthChinese.ca 华富理财网,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删改。若需书面转载本站文章,请先征得作者书面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