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与老年人生规划:三个老太太的故事

不时有中学同学、大学同学、亲朋好友和客户开始退休生活。我们的职业是家庭财务规划,退休规划和老年生活规划也是一个经常的话题。家庭的资产可能相差悬殊,有的家财亿贯,有的并不宽裕。而在退休规划上一般可以归入这三类之一:1)没有太多的规划,随遇而安;2)要保障尽可能致死都有足够的钱用,还尽可能多留遗产给儿女;3)在基本物质生活有保障下,还希望有一段精彩的老年人生。

我们的生活中,有第二种规划和思考的人较多,但在必要的物质生活有了保障之后,老年生活的精彩与多余的金钱关系不大,有第三类规划会让人生更精彩。

******

故事一、什么是有钱 富婆连毕加索名画没了都不知—- 苹果日报 2016-04-20

【我们将归去的那个地方,不需要我们的金钱。因此,在生时怎样使那多余的金钱为自己、为他人带来益处,不仅在考验我们的智慧,也在考验着我们的追求、信仰与情操。】

image

名画家毕加索的画得到多人钟爱,「有钱都未必买得起」,但是美国有位财力超级雄厚的老太太,自己的毕加索名画被偷也没发现,被媒体笑称「这才是真正的有钱人」!

88岁的亿万富翁蒂施(Wilma “Billie” Tisch)拥有一幅1928年的毕加索名画,上个月发现这幅画不见了,但是因为家中名贵的艺术品太多,实在不知道到底是甚么时候不见了,只知道最后一次见到这幅画是2009年12月。

蒂施会发现自己的毕加索名画被偷,是因为看到佛罗里达州(Florida)的一间画廊以100万美元(780万港元)的价钱出售这幅画,她才惊觉自己的画不见了。画廊主人亨德尔(Kenneth Hendel)也不知道自己买到了赃物:「到底是要多有钱,才会名画不见这么多年都还没发现?」 这幅画以情妇沃尔特(Marie-Therese Walter)为主角的画作,蒂施称上一次见到是2009年,她当时请拍卖行Christie’s的人员到她纽约第5大道的豪宅来做鑑证。

蒂施上月发现这幅名画不见时,翻查艺术圈拍卖纪录发现这幅画在2013年时曾被另一拍卖行Sotheby’s拍卖,但当时并没有买主,另一纪录显示画作是蒂施的丈夫卖给住在迈阿密的买家安塔尔(Mahmoud Antar),没有记录交易时间,不过蒂施的丈夫早在2003年已过身。

蒂施日前对迈阿密画廊主人亨德尔提出诉讼,表示自己没有把画卖给任何人,完全不知道这幅画被拍卖,但亨德尔就称自己在2013年以50万美元向安塔尔买下。亨德尔在艺术圈是普普大师安迪华荷(Andy Warhol)的作品经手人,他说自己在买该幅毕加索画之前也做足功课,查看了名画失窃资料库和警方的艺术品失窃报告,确定没有问题才安心买下这幅画。他又认为蒂施多年来都没发现名画被偷十分夸张,现在要告他实在没有道理,因为他在这宗「罗生门」中只是个无辜的旁观者。 据《福布斯》杂志报道,蒂施老太太目前的身价约14.1亿美元(109亿港元),而这幅名画是蒂施的丈夫于1965年时买来送给她的。丈夫Laurence Alan “Larry” Tisch生前是华尔街金融巨子,曾任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总裁,也是集团Loews Corporation的共同创办人。

 

故事二、88歲婆婆,一人搭郵輪環遊世界:我的錢沒必要給兒女 — 作者:田臨斌,转自商业周刊,2016-04-19

【她希望那多余的金钱给自己在世的生活带来最大的快乐。但愿她也为自己未来余下的日子有充足的安排。】

陳婆婆是我在郵輪上認識的乘客,她是香港人,今年88歲,現在隨女兒住在加拿大多倫多,身形雖然矮小,講話時嘴唇有時會不由自主的抖動,但行動靈活,頭腦清晰。

圖片來源:田臨斌提供

陳婆婆晚餐的餐桌就在我倆旁邊,剛上船時我看到她和另外幾人同桌,當時一直以為坐她旁邊的那位老外是她老公,直到行程快結束,偶然機會和她講話,才知道她的國語講得很好,且她是獨自一人旅行,餐桌上的只是其他獨行旅者。

問婆婆為什麽單獨旅行,她說她的朋友大都在香港,子孫們也有各自生活,她很早就開始自己跑,以前大都背著背包搭飛機,這幾年改為乘坐郵輪看世界。

許多人誇她子女孝順,出旅費讓她出來玩,她故作小聲地說這些錢都是她自己的,說完便從貼身腰包中掏出幾張鈔票,在空中比劃幾下。接著說:「我不是有錢人,但我的錢要自己花,誰幫我旅行,我就給誰,我不需要兒女的錢,我的錢也沒必要給他們!」

我們接著更深入問她的家庭背景,婆婆告訴我們她是越南華僑,從小生活很困苦,靠自己努力堅持完成大學教育,成為那個年代少有的大學生,婚後生育三個小孩,最小的才三歲,一場病帶走了老公。

守寡後婆婆白天在學校教書,晚上做手工,在同樣守寡的老母幫忙下,把三個小孩撫養長大,陸續送到國外唸書、工作,他則和老母留在香港相依為命,直到老母102歲過世後,才到加拿大與女兒同住。

婆婆教了33年中文,國語不但流利,而且經常夾雜成語,問她一個人旅行會不會無聊寂寞,她說只要有書為伴,走遍全世界都不感覺孤獨。當她聽說我寫書出書時,向我又要簽名,又要合影,我說要把她寫進書裡,她樂得笑得合不攏嘴。

 

故事三、人生境界:九旬美国老太的中国心 —— 作者:刘成友,人民网-人民日报,2007年08月06日

【她的老年人生不仅让自己快乐充实,更让她周围许多的人得益处。

[注:牧琳爱(Eunice Moe Brock),女,1917年8月11日出生于中国河北北戴河,美国公民,父母为在中国的传教士,基督徒。13岁时回到美国接受教育,毕业于美国田纳西州范德比尔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美国丹佛市儿童医院院长。1999年,82岁的牧琳爱变卖了自己在美国的房产、汽车和山林,来到了山东省聊城市,居住在聊城市国际和平医院和阳谷县安乐镇刘庙村居住。2013年4月28日凌晨96岁逝世于山东聊城市。遗体遗体捐赠给济南力明医学院以供医学研究。]

出山东聊城市区不远,就来到阳谷县刘庙村,花红柳绿,整洁安静。村中间一所院落的主人是一位90岁高龄的美国老太太。她叫牧琳爱,已在刘庙村生活了8年多。

“我是一个美国人,但我有一颗中国心。”牧琳爱如是说。8年多来,她见证了中国农村的变化,也把爱倾注给这里的乡亲们。

“长大了,我一定要回到中国!回来帮助这里的穷人们。”

上世纪初,牧琳爱的父母以传教士的身份来到中国聊城。牧琳爱就出生在这里。旧中国留给她最深的印象是战乱、贫穷、瘟疫和苦难,孩子们忍饥受冻,甚至被卖掉……这些都给幼小的牧琳爱留下了痛苦的回忆。

13岁时,牧琳爱随父母回国暗下决心:“长大了,我一定要回到中国!回来帮助这里的穷人们。”

1998年丈夫去世后,没了牵挂的牧琳爱,变卖了40英亩山林和别墅、花园、汽车等家产,只身来到中国。

刘庙村把村中间一座院落腾了出来,为她配置冰箱、彩电、电脑、沙发、床等电器家具,还为她聘请了一名女翻译。牧琳爱感动地说:“我是来这里扎根的,不是来做客的。”她坚持付清这些用具的费用,并按月支付翻译工资和水、电、通讯等费用。

来中国之前,牧琳爱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在中国建一所希望小学。得知村里的小学尚未开设计算机课,她当即捐出3万美元建起微机室。此后3年间,她又相继捐款近两万元人民币,资助刘庙村幼儿园和镇上一些学校购置玩具和教学器材。

为感谢牧琳爱,刘庙村小学更名为中美友谊小学,聘她为名誉校长。她还兼任学校的英语教师。就连镇上的英语教师也常到牧琳爱家接受免费培训。

2001年,牧琳爱又出资为刘庙村100多名患近视的村民配眼镜。还出资为全村5名患有白内障的老人做手术。非典期间,她捐出5000元钱。

牧琳爱还担任聊城市国际和平医院的名誉院长。为医院邀请国外专家讲课。每星期五,她准时坐公共汽车从阳谷赶到聊城,给那里的年轻医生们讲授医护知识。2006年,牧琳爱成为“感动山东十大人物”中最特殊的一位。

“我喜欢中国,中国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8年来,牧琳爱写给远在美国的亲人上百封书信,记录下她身边发生的种种变化。

在她儿时的记忆里,农村的路泥泞难走,现在早被宽敞而漂亮的水泥路取代了。她在来中国后写的第一封信里这样描述:“刘庙村有好几条水泥路都拓宽了,有条很宽的主路周围种满了灌木和树。”

2002年,老人花3万美元为村小学建了微机室,但供电不稳定,电脑经常用不了。两个月后,政府投资400万元,改造了5000米线路,还装了宽带。电脑能用了,牧琳爱也用电子邮件代替了邮寄信件。在信中,牧琳爱说:

“我很高兴有了可靠的电源,更高兴的是以后不会再因为电脑突然断电或关机而重新写信了。我想其他的村子也是这样的。中国政府做了很多努力,来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帮助穷人。”

邻居张大妈告诉牧琳爱,自己拿到了政府报销的第一笔医药费。牧琳爱又在信中写道:

“村里朋友告诉我,今年5月,她们参加了合作医疗,每个人一年只要交10元钱,政府就可以给她们支付一半的医药费。这个在医疗领域的巨大飞跃让我非常高兴。”

不仅是看病,“政府也在让最底层的农民的孩子免费读书。”牧琳爱告诉记者说,这几年她很快乐,因为可以和村里人一起感受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变化。

村妇委会主任介绍说:“村里每年给70岁以上的老人做一套衣服,春节送5斤肉、10斤油,每年一次的健康查体,都有牧琳爱老人的一份。每逢重要场合,老人总要穿上村里给她做的新衣服。”

2005年,牧琳爱回美国探亲,她所在的教会邀请她给大家作报告。在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中,她动情地讲述自己在中国所受到的热情待遇,讲述中国发生的种种变化,听众被深深吸引。报告结束后,听众竟然拉住她又问了一个小时的问题。

“我很希望能有一个‘绿卡’,让我可以一直住在中国。”

牧琳爱赢得了刘庙村乡亲们的尊敬和爱戴。大家都愿意到这位和蔼可亲的美国老太太家串门,随手带上自家果树上结的枣、梨等。一到牧琳爱过生日,一些村民就来为她庆祝。到了春节,她亲自在大门口贴上红红的春联迎接新年。在这里,她一点也不孤单。

如今,牧琳爱早已习惯了中国式的农家生活,她自己下地种菜,村里废弃的园子,成了她的大花园。村民还记得,前年秋天,有两个月的时间,这位年近90的老人拿着电锯电钻在这里建造花房,兴奋地骑着三轮车来回拉木料。

在刘庙村,几乎每个老人都收到过牧琳爱的祝福,每个小孩都在她的家里玩过玩具,照过相。每逢圣诞节,牧琳爱总要采购一批糖果,牵上毛驴车,送到学校去。毛驴扎着七彩条,老人脸上乐开了花。

在大街上遇见村民,牧琳爱会操着汉语打招呼:“你吃饭了吗?”

她用中文表达自己的心愿:“我很希望能有一个‘绿卡’,这样我就可以一直住在中国。我是一个美国人,但我有一颗中国心。”

“我要永远住在中国,去世后把我的遗体捐献给中国的医疗事业。”老人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以下的图片是我们引自网络:

2

牧琳爱家里的照片:一生历程

“中华慈善大使”美国老人牧琳爱老人今日逝世

2007年10月19日,美国老人牧琳爱在山东省阳谷县寿张镇敬老院与老人们一起交流。

圣诞节给乡亲们送圣诞礼物。

90岁生日

2013年在山东聊城安息主怀。

 

作者:方金琪、郭柳, 华富理财网 http://www.wealthChinese.ca,2016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