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家长经验谈:孩子选错专业比嫁错人更糟糕

又到了应届高中毕业生申请大学的时候了,很多父母对孩子该选择读什么专业颇感纠结,因为我是过来人,最近就常有朋友和我聊这个话题。当初从申请大学到大学毕业后找工作(儿子已工作近1年),我和儿子一起经历了很多,现在写下我们的一些经验教训和思考算是对这些年的一个记录,也可供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儿子申请读大学时经济很好,不需要考虑大学毕业后是否能找到工作的问题,但儿子大学毕业时经济不好了,特别是儿子学的金融,金融行业一片裁员声,儿子找工作面临巨大的困难、挑战,最后他能找到理想的工作靠的是6个字:实力、运气、坚持。

我家是实用主义教育,对孩子学什么专业我的原则是:1.生存,不读找不到或很难找工作的专业;2.是否能读出来,有些专业不是你热爱就能读出来的,与其被淘汰不如不选择,否则真是浪费时间浪费钱;3.兴趣,如果兴趣爱好不能煳口,那就当业余爱好。在父母实用主义的影响下,儿子很现实,比如他说我不会为了文凭去读书,再比如他本来打算硕士读法律,将来去企业做法律顾问,但一听说这个专业找工作很难,马上就改弦更张申请找工作相对容易一些的金融硕士。而现在的事实证明这个改变、选择非常正确。

儿子的另一个经验是选择自己擅长的而不是感兴趣的。曾有人跟我说:你儿子的成熟超过他的年龄。我回想这些年儿子走过的路,感觉这话说得很有道理。儿子16岁11年级时就很明确地知道自己不能学什么,能够学什么,而很多这个年纪的人对此不是很清楚,即使是高中成绩90多分的优等生也有不少对自己的真实能力没有正确评价,从而做了错误的选择。儿子高中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上,充其量算二流,但因为选择读自己擅长的专业,大学比高中轻松,成绩还比高中好,硕士更是成为了优等生,而凭着本科、硕士打下的基础,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而且工作不到一个月就得到两个不同组Manager的认可和欣赏,学得轻松做得也轻松。现在他在高中同学中就得算一流了,而那些高中成绩一流却没做好选择的同学,不是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是还在苦苦读着前途不甚明朗的书。我觉得高中毕业读大学是一次洗牌,找工作又是一次洗牌,两次牌洗好了,职业起点会高很多,达到同样的高度要少奋斗好多年。

讲个真实的故事供参考。有个小伙子17岁来加拿大,因为酷爱音乐,花了4年时间做准备,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在21岁时考取了音乐学院,我是在他刚刚考取音乐学院时认识他的,那时的他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对未来自己的音乐道路充满信心和抱负,虽然和他同岁的儿子那时已经大三快结束了,而他才刚刚要进大学,但感觉他比儿子有思想。我很欣赏他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和毅力,佩服他父母对他的理解和支持,相比之下我们家的实用主义显得很俗。3年过去了,曾经为音乐苦苦奋斗的小伙子,却在音乐学院里一点一点逐渐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现在他说他对音乐已经没有一点兴趣,对政治感兴趣,他有很多伟大的理想甚至是奇思异想,他说他不能受资本家的剥削所以不愿找工作,说他要拯救人类所以要去联合国工作,说加拿大不是伟大的国家所以他不能在此生活……,我想替他父母教育一下这成天高谈阔论不愿面对现实的孩子,所以很严肃地告诉他最需要做的事情是:1.拿到毕业证;2.找一个能养活自己的事情做(他不屑于找工作);3.能养活自己后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脚踏实地地做准备。我跟他说:在你还需要父母养的时候不要奢谈理想。回家后跟先生谈到这个愤青,先生分析说小伙子一定是受了挫折,发现自己不如别人优秀,理想、期望破灭后没有好好调整自己的心态,而是放弃、逃避,从意气风发变得愤世嫉俗。其实一个人的兴趣有时效性,还有相对性,感兴趣的东西未必能做职业。小伙子和我儿子的不同经历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但至少说明非常努力还是不如人时常常会使人沮丧,失去信心,进而失去兴趣,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而不怎么费力就能傲视群雄时会使人充满信心,再没兴趣也有兴趣了,进入良性循环。

再说一个真实故事供参考。一个孩子酷爱画插图,因为这个行业很难找工作,父母要她学了一个实用能找到工作的专业,孩子接受了,但从此不理父母,经常做折磨父母感情的事以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孩子大学毕业之前,大学毕业面临找工作,孩子才发现自己的师哥师姐们找工作非常艰难,很多人只能打点零工吃社会救济,此时孩子才开始明白父母的苦心。其实这就是我说的第三条原则:当兴趣爱好不能煳口时就当业余爱好。一朋友的孩子就是这么做的,当挣着不错的薪水时,就有钱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了。另一家境很好的孩子选择学两个专业,一个能煳口一个是兴趣爱好,孩子说:如果爱好的专业不能让我煳口,我至少还学了个能煳口的专业,能养活自己,生活不会有问题。我很欣赏这俩孩子,他们懂得怎么处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很多年轻人对一些职业充满自以为是的幻想,比如朋友的孩子认为计算机这个专业一辈子都要学新东西,那么工作一定非常有趣,而Finance很枯燥,我家正好有一人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有一人学Finance,所以我邀请孩子和我先生、儿子聊一聊,了解两个专业的真实情况,可惜孩子不愿意。现在我儿子工作近1年了,他说他每天的工作都不一样,很有意思,而我先生一直就抱怨自己就是一个IT民工,每天做着重复的工作,单调乏味,我们家的情况正好和孩子的想象相反。在IT行业绝大多数的人只是IT民工,只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能做孩子想象的那种有趣的工作,而在Finance行业里想做有趣工作则不需要那么出类拔萃。孩子不听父母劝告,也不找业内人士了解真实情况,选择学计算机,放弃学Finance,等工作后会发现当初自己的想象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事实上,孩子现在已经觉得自己当初很幼稚,因为做了两个错误的选择,导致过上了完全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学生活。第一个错误选择是放弃学自己擅长却不敢兴趣的Finance,第二个错误选择是放弃多大选择去滑铁卢。多大和滑铁卢的计算机专业虽然都很有名却有很大区别,多大的面比较宽,而滑铁卢则对数学要求很高,因为滑铁卢在算法方面很强,但真正要搞算法需要数学有很高的天分,而且要读硕士甚至博士,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就是在滑铁卢计算机专业从本科一直读到博士,现在在华尔街的JP摩根,投行就需要搞算法的人。朋友的孩子进了滑铁卢后发现自己的数学十分吃力,一个高中90多分的优等生变成为及格而奋斗很让人心痛,而进大学后要转专业和学校都非常难。也许这就是不成熟的代价,听不进别人的建议自以为是、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正确评估、不做充分的research就做决定等等都是不成熟,小儿子9岁时曾说:年轻是暂时的,不成熟可能是一辈子。孩子年轻不成熟可以理解、原谅,做父母的如果像我小儿子说的那样一辈子不成熟,那孩子就惨了。有个朋友曾说:如果孩子很懂事,父母不管没问题,如果孩子不懂事,父母管也没问题,如果孩子不懂事父母又不管那就有问题了。我最喜欢说:养孩子不是养猪,喂饱就可以了,你得花时间精力培养教育。

很多人羡慕我的孩子听话,其实我的孩子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不是什么话都听,我给儿子提建议之前会做大量的research,儿子觉得我的建议是prefessional的才会重视、接受, 我还要考虑怎么跟儿子谈才有效果,想好了才找儿子谈,而且必须是心平气和、平等地谈才会有效果。我最有成就感的是我儿子在儿童、少年时代都极其普通,胸无大志,爱玩游戏,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在我们一点一点的耐心教育下变成了一个优秀青年,如果他从小到大就很优秀,我会为他自豪,却不会有成就感,谢谢儿子让我体验了为人父母的艰辛和快乐。先生说:我们教育好孩子,其实是对社会负责,为社会做贡献。

最后谈谈我儿子曾读过的两所大学的一些特点和他在这两所大学的收获,供参考。

儿子很幸运,在个性、人格、综合素质形成的关键几年读的都是要求严格的好学校,学校对他的影响非常深远。儿子本科读的多大,虽然儿子对呆了四年的多大的感情远不及只呆了一年的Schulich,但多大对他四年的熏陶其实已经深深影响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感觉最明显的两大收获是竞争意识的增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众所周知多大的淘汰率很高,逼迫你竞争。在多大工作的一位朋友说:多大就是自生自灭,学校的宗旨是三分之一的学生是优秀的,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平庸的,三分之一的学生是要被淘汰的。我理解的优秀不仅是学习成绩,还有个性。因为朋友接着说:学校有很多资源,个性主动的学生才能得到学校更多的资源和帮助,自己都不在乎自己的学生就该被淘汰(我儿子就是这种观念,你主动问他,他会教你很多东西,你不问,他不会多说一句。)。我们的毕业生将来大多数都是做Manager,所以学校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Social方面的能力。我儿子在这样的教育思想下受教育,竞争意识增强了算是没有辜负学校的培养。

而学习能力在他读硕士时得到了充分体现,因为他读硕士的同学来自全球,本科成绩都很好,学习也都很努力,但综合素质和硕士学习成绩却有很大差别,他自己都说:名校毕业的就是能做事。儿子在Schulich几乎所有的team work都是主力、主讲,他所在的team获得写case(类似于模拟投标过程)比赛第二名,他这些能力来自多大的培养。一个朋友曾问他理工科学生和商学院学生有什么区别,他说:理工科学生通常编程、做具体事情比较强。但商学院对学生的培养、要求不同,商学院的学生更知道一件事用什么形式、什么语言来表达更合适。所以在一个team里通常商学院学生负责搭框架、包装润色,理工科学生做具体事。

儿子虽然只在Schulich读了一年书,但这一年他的个性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在多大学习成绩是优秀的,个性却是平庸的,被动的个性使他没有享受到什么学校的资源,但Schulich让他从被动变主动,变得不害怕被人拒绝,不怕受打击,变得愿意吃苦耐劳,毅力变得坚韧、锲而不舍,个性的改变使他充分地利用、享受到学校的很多资源,得到很多的帮助,可以说他找工作的那五个月是学校陪伴他走过来的,所以他找到工作的第一天我们对他说:在你有能力的时候,你要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回馈母校。回馈母校是希望他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帮助别人是希望他逐步建立自己的网络、人脉,让我欣慰的是现在他正是这么做的。

儿子在Schulich个性得到改变,随之锻炼各方面能力的机会也就更多,他因此全方位地得到巨大锻炼,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毕业生,也为他能找到理想工作和快速胜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儿子读的MF已是第四年招生,据说MF现在分成两个方向:投资市场和风险管理。到目前为止所有MF的毕业生在风险管理这个方向职位最高的是我儿子,所以母校以他为荣,新生入学时请他回校和新生讲座,系主任也时不时地派学弟学妹去找他。国内新生入学时最喜欢讲一句话: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我很开心儿子在毕业不到一年就做到了。我非常感激Schulich和多大,没有它们的培养教育帮助就没有儿子的今天。

从儿子在校读书、找工作和毕业后母校和他的联系可以看到,Schulich的教学实用、全方位培养学生,让学生学到知识、能力提高、个性改变。对毕业生找工作尽心尽力地辅导、推荐,与优秀毕业生保持联系使在校生受益。先生曾问儿子:如果你有钱了,会给多大还是约克捐钱?儿子毫不犹豫:约克。儿子说多大毕业一年后就不能再用多大的网站找工作了,而约克没有时间限制。先生笑:多大觉得如果你毕业一年还找不到工作是多大的耻辱,凭什么还来和学弟学妹抢工作。儿子也笑:多大的学生太多了!相比之下多大冷酷Schulich更人性化,所以有人说多大是要做好了准备才能去读的,所以学生会更喜欢Schulich,很多多大毕业生都不喜欢多大,但他们身上其实都打着多大深深的烙印,不管是否喜欢,多大的学生毕业生都以自己是多大人为自豪,就像我儿子一样。每个学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多大培养单兵作战能力,Schulich培养团队作战能力,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需要做选择。我觉得如果学商,找工作前读的学校最好是Schulich,因为Schulich在指导帮助学生找工作方面确实是做得最好的。

总之学什么要看孩子的特性和个性,选择学什么专业、去哪所学校学、所选专业的就业情况和未来职业的发展空间等等,都应该做好research、慎重考虑后再做决定。现在选择专业,也就是选择将来的职业、将来的生活,不慎重行吗?!看到很多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重新修能找到工作的专业或回头读专科,感到很心痛,写下自己的这些经历供参考。我觉得愿意埋头苦干、每天做枯燥乏味工作不厌倦的人适合学理工,竞争意识比较强、愿意与人打交道的人适合学商。如果想学商就去商学院学,如果想学理工也想在管理上有发展的就去多大这种类型的学校学,如果只是想走纯技术道路就去滑铁卢这种类型的学校学,如果读书特有天分还刻苦可以学医,学文和设计类对于华人来说不容易,因为很难找工作,很难进入那个圈子。
(作者:jane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