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游记:别具一格的经历(1)

加拿大人冬季的旅游多是往温暖有太阳的地方去,加勒比海、古巴、墨西哥、 美国南部、夏威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都是加拿大人冬季的最爱。但我们今年变换花样,冬天来到了寒冷又少阳光的冰岛。冰岛也不辜负我们的期望,给了我们一次特别的经历。

一、独特的气候

实际上,冬天来冰岛也能找到几个理由。可能看到极光,冬天泡温泉比夏天更有道理,这些都可以是理由。但来到这个近北极圈、纬度比多伦多高21度的地方,居然温度还比多伦多高了一节,着实还是让我有些吃惊。尤其是我们在冰岛的这一周,气温比多伦多有时高了10度以上。我是学地理的,知道冰岛受从墨西哥湾来的暖流影响,冬季气温并不太寒冷,但还是意外居然比多伦多气温高这么多。



图一、2018年1月31日我们出发前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与多伦多的一周天气预报,后来多伦多的实际气温还要更低。

出发前一位十一月去过冰岛的朋友告诉我们,在冰岛下雨天最好穿雨衣,风太大,雨伞不顶用。我的羽绒服防雨,又是最寒冷的月份,想像中应该是下雪,因此,我雨衣雨伞均没有带。结果在冰岛机场一出飞机,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冰岛机场不大,上下飞机的管道不多,多数飞机是让乘客走飞机旋梯出来,然后坐机场专车进航空站。我一出飞机门,雨夹大风,几乎把人都要吹回机窗。只是那风,没有了多伦多冬季风的刺骨,甚至还带着一丝暖意。

抵达酒店是早晨7点多,我们把行李存放后,就去街上只有十几分钟步行路程的一家餐馆吃早饭,酒店说那是附近这么早就开门的唯一餐馆。酒店有雨伞,但服务员告诉我风太大,无法用。好在这时雨小了不少。

吃完早饭,我们一行八人决定在市内附近景点走走。哈尔格林姆斯大教堂(Hallgrimskirkja Church)就在附近,这是雷克雅未克的地标性建筑,1945年动工,主体工程1986年才完成,耗时41年。这时雨越来越大,好在教堂九点开门了,我们赶快躲在了教堂里面。


图二、由于大风雨,哈尔格林姆斯大教堂成了我们躲避风雨的港湾。

我们不好意思在教堂内停留太久。由于大雨,天又还没有亮,我们既没有在教堂外留影,也没有上到教堂的顶部去鸟瞰雷克雅未克的市容,据说那在夏季是十分美丽的享受。


图三、哈尔格林姆斯大教堂的外观。因为下雨和天还未亮,我们没有在教堂外照像,照片来自网络。

哈尔格林姆斯大教堂是一座现代教堂,与欧洲的传统天主教堂风格很不相同。教堂是冰岛的国家建筑师Guðjón Samúelsson在1937年设计的,他也是冰岛历史上第一个接受了建筑学教育的人。我第一眼看到这教堂的照片,总觉得它与冰岛的另一个著名景点教会山(Kirkjufell,也叫草帽山)有几份相似。在维基百科英文的哈尔格林姆斯大教堂介绍中果真查到Guðjón说该教堂的设计揉入了冰岛的深色火成岩、山和冰川的景观元素。


图四、著名景点教会山(Kirkjufell)。哈尔格林姆斯大教堂的设计中似乎能找到教会山的影子。(照片来自网络)

因为下雨,离开教堂我们就决定回酒店了。尽管只有几分钟的路程,但雨下得很大,我尽管羽绒上衣是防雨的,但裤和鞋全湿了。看来大风大雨的天气,雨伞雨衣都不顶用,最好呆在酒店休息一下。但我们同行的有几位抵不住冰岛的诱惑,接着就去了附近不远的温泉。

第二天我们通过酒店安排了车去黄金圈,八个人,车费共96000冰币,约960美元。二月初的冰岛,十点左右日出,五点过些日落,黎明和夜幕则各向前向后约推半小时。我们近九点半出发时,天还是蒙蒙亮。


图五、车在黄金圈中旅游线路上。已经是上午九点二十九分了,天才有点蒙蒙亮。

抵达第一站辛格維勒国家公园(Þingvellir National Park)时刚好日出。该公园2004年被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但在这冬日里我们能到的地方不多。


图六、辛格維勒国家公园的日出。茫茫雪原上的日出,不仅有一种美,更带给人一种强烈的对光明与温暖之源的敬畏。这是我们在冰岛的几天唯一的一次见到太阳。



图七-八、由于多云,即使在没有下雨下雪的日子也很难见到太阳,但偶尔从密云间隙中泄出的阳光,光芒万丈,异常美丽。

冰岛气候的另一个特别之处当然是北极光了。冰岛极光可能出现的月份是八月下旬到第二年四月,极光的出现需要晴朗无云又黑暗的夜晚。若能看到那当然是十分幸运的,因为加拿大的北极圈地区夜晚相当寒冷,在户外很难坚持太长时间等待极光的出现。但是,冰岛的冬天多雨多雪多云,哪一天天气可以?宛如中彩,需要十分幸运。我们通过酒店订的到达后第二天晚上看极光,并同意若天气不好,可以一直顺延。但结果顺延到了我们离开的时候也没有遇到一个适合天气的夜晚。

我想知道哪些月份看到极光的可能性大一点。网上有的说二、三月和九、十月,但更多的是说冰岛的天气很难预测,要把看极光当成是旅游的额外奖励,看到了开心,没有看到也不影响整个行程的心情。呵呵,这个建议不错,我们没有机会看到,开车的司机就转给了我们两张他上月看到的极光照片,让我们过个干瘾,开心一下。



图九-十、天气一直不好,我们没有机会看到极光了,开车司机把他上月看到的极光照片发给我们过个干瘾。

二、独特的地质环境

我是学地理出身,冰岛最令我神往的首推它地理地质上的独特。普通游客也应该对它的地质环境略有了解,不然旅游会少了许多乐趣和理解。

在大西洋中有个洋中脊(又称大西洋中洋脊;英文:Mid-Atlantic Ridge),是一个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水下的山脉,它贯穿大西洋及北冰洋,由北纬87度(距离北极333公里)伸延至南纬54度的布韦岛。它高出海面的地方就成了海岛,冰岛就是它高出海面的一个地方,百慕大群岛也是。

洋中脊是地壳板块形成和向两边分离扩张的地方。大西洋洋中脊以中央的裂谷带为分界,每年以5至10厘米的速度向东向西扩展移动。因此,洋中脊也是两大板块交接的地带,东面是欧亚板块,西面是美洲板块。而中间分离形成的空隙,即裂谷带,则靠新的岩浆从地壳之下流入补充,因此在裂谷带上火山、温泉、岩浆活动以及裂谷、瀑布等众多。


图十一、冰岛是大西洋洋中脊露出水面的一部分。其他的还有百慕大、亚速尔群岛等。


图十二、裂谷带在冰岛上的位置。黄金圈旅游带和冰岛南海岸旅游带都位于洋中脊的裂谷带上,也就是两大板块的交接带。

洋中脊上除了火山、岩浆、温泉等活动频繁外,地震也相当频繁,只是地震多为浅层的小地震。冰岛政府的网站上除了天气之外,还有过去48小时内全岛的地震报告,地震次数多得吓人,不过都是些三级以下地震,人没有感觉,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


图、冰岛二月四日时过去48小时的地震。圆圈代表三级以下地震,五星代表三级以上地震,过去48小时没有五星级的。颜色则表示发生的时间,颜色越暖发生时间越新,红色是过去0-4小时才发生的。尽管这么多地震都发生在我们在那里的时候,但都是三级以下的地震,我们没有任何感觉。

有了这些基础知识,游冰岛就更有趣了。比如:


图十四、当你走在Thingvellir国家公园这谷中时,你会意识到你的右侧是欧亚板块,将会进一步向东移去,左边是美洲板块,会慢慢地向西移。


图十五、当看到这Gullfoss瀑布和峡谷,会明白他们是因为两大板块的逐渐离开而形成。


– 点击这里你可以看到它一次喷发的全过程 –
图十六、这壮观的Strokkur间歇泉也位于中脊裂谷带上,每隔三五分钟就会喷一次,喷高一般30米左右。英文间歇泉单词Geyser就是来自冰岛的Geysir。

黄金圈旅游线路上的瀑布、峡谷和河流的成因多与洋中脊裂谷相关,因此即使是瀑布也常是低于周围的地面和汽车道路,需要走近低头俯看。但在冰岛南海岸旅游线沿途的瀑布则完全的不同,都高高地悬挂着,坐在汽车里就可以远远看见。

之所以有这种不同,是因为南海岸的瀑布有不同的形成原因。它们的形成,一是海岸线的后退。这些瀑布的悬崖都是古海岸的岸边悬崖,悬崖由海浪冲蚀形成。象Skógafoss瀑布,现在距离海岸已经有五公里半。海岸为什么后退?能使海岸后退的原因无非两个,或者火山河流带来的物质充填,或者地壳上升。火山河流物质充填会把悬崖也填平,因此冰岛的海岸线后退应该是与地壳(地面)上升有关。洋中脊地区的地壳有缓慢的上升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说到这里说点题外话。在回来的时候有位先生同我聊天,说全球变暖,冰岛会被淹,冰岛现在在提前同澳大利亚商讨购买土地移民。这个观点很好玩。冰岛实际上有大量的土地海拔并不低,有不断的火山和岩浆活动物质补充地面,还有洋中脊的缓慢上升。中国还在忙着南海填岛,冰岛却要弃岛移民?说不通的。所以,人的思想不能被政治左右,否则什么不可理喻的看法都有。

言归正传。光有海岸线后退和悬崖还不足以现成瀑布。南海岸众多瀑布形成的第二个原因就是瀑布后面的位于裂谷带上的Eyjafjallajökull火山。这个火山的火山口直径达3-4公里,海拔高度1651米,长年被冰雪覆盖。盖着整个山头的冰雪叫冰帽,冰帽向下到沟谷里的叫冰川,冰川向下融化的水就形成小河,小河流到悬崖边就形成众多瀑布了。


图十七、Eyjafjallajökull火山长年被冰雪覆盖,山顶是冰帽。冰雪的融化为南岸的瀑布全年提供了水源。该照片来自网络,摄于2004年。


图十八、不要以为Eyjafjallajökull火山被冰雪长年覆盖就安静了,这是2010年它大喷发时的情景,地地道道的冰与火的世界。照片来自网络。


图十九、这是当时喷发时的更近照片。照片来自网络。


图二十、南海岸壮观的Seljalandsfoss瀑布。它最特别的是夏天可以从两侧走进瀑布的后面,司机告诉我们常有新人在那里面拍婚纱照。瀑布高约60米,看着它我们中国人常会想起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它真的象从天而下。


图二十一、这是Eyjafjallajökull火山南的另一个著名瀑布,叫Skógafoss。它的特色是在旁边修有梯级路,可以走上去居高临下俯视瀑布。它的高度也是60米。


图二十二、南海岸的火山岩多为玄武岩类,颜色深黑,因此有不少的黑沙滩。背后的条状从左至右为:大西洋、海浪带、黑砂滩、白雪带、和黄色岸滩。为什么雪在那个带上能更长时间保留,可能与下面的沙土的特性不同有关。


图二十三、玄武岩是柱状结晶,因此岸边的许多岩石成柱状树立着。照片来自网络。

我们的南海滩游到这里时,天气变得大风加雪,未能照张拿得出手的照片,所以这照片是来自网络。这个海滩2016、2017年每年都有中国游客被巨浪卷走,它的海浪大小变幻莫测,因此太靠近水边十分危险。我在网络上甚至看到一张照片,一群人实际上没有离水边太近,也遭到了一个巨浪的袭击,让人觉得那海浪真的象狮子虎豹,会乘人不备突然攻击。


图二十四、Reynisfjara海滩的浪大小难以预测,有时里水边较远都难保不被海浪袭击。照片来自网络。

此外,众多的温泉当然也是位于中脊裂谷带上。


图二十五、著名的蓝泻湖温泉(Blue Lagoon)。泡温泉多在户外,身体泡在温泉里,头在零度的寒风中,别有一番风味。

三、带着左翼思想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上面都是讲的自然方面,下面讲一点人文的调调口味吧。雇佣本地人司机游玩的好处是健谈的司机会随时讲些本地的故事。比如当我们经过下面这房子时,司机告诉我们是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故居。


图二十六、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哈尔多尔的故居。

回到酒店去阅读他的资料,给旅游带来了更多的乐趣与思考。他的名字叫哈尔多尔·基尔扬·拉克斯内斯(Halldór Kiljan Laxness,本名哈尔多尔·格维兹永松(Halldór Guðjónsson),1902年4月23日-1998年2月8日),冰岛小说家。1955年获奖,获奖作品则是写于三十年代。

我喜欢读人的思想经历。他的人生有两点引我注意。

一是百度百科说:1919年“他离开冰岛,到欧洲大陆旅行。1930年,他回到了祖国”。在维基百科则对他这段离开冰岛的日子记载得比较详细:“1923年,拉克斯内斯皈依天主教,进入卢森堡的一座本尼迪克教派修道院进行潜修,并用古代爱尔兰圣徒基里扬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第二名字。在此学习了两年的神学、哲学与拉丁语,并完成第二部长篇小说《在圣山下》(1924)。同年,前往英国在伦敦的耶稣会做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1925年又转赴意大利在罗马进修,并拟接受圣职。1927年发表自传体小说《伟大的克什米尔织工》(1927)。1927年至1929年,拉克斯内斯旅居加拿大和美国。1929年回到冰岛”。所以这几年他实际上大部分时间是在做修道士。

二是百度百科说他获奖的那三部作品“可以说是世界文学‘红色的三十年代’中的重要成果”。而他获奖时的纽约世界电讯报说得更加明白“曾是修道士的左翼反美国作家获诺贝尔文学奖”。三十年代由于美国经济大萧条,世界上的许多知识分子都把希望寄托于俄国和共产党,甚至战前的德国也曾一度被看成是未来世界的榜样。我以前知道三十年代中国有左联,知道牛津、剑桥当时的许多学生学者热衷共产主义甚至前往俄国取经学习,知道纽约的共产主义运动曾朝气蓬勃,知道出生在中国同情共产主义的赛珍珠曾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现在又多了一个地处冰岛的左翼作家。人若没有坚强的信仰,只有知识和热情可能仍很容易走偏路,但哈尔多尔曾是修道士,对信仰应该有过深刻的思考,怎么也成了红色作家的一员呢?以后有机会要对他有更多了解。不管怎样,有一点似乎很肯定,就是这冰岛离世界并不遥远,世界文化的脉动,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这里也可感受到。


图二十七、冰岛反美左翼作家获1955年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部分就写到这里。第二部分会写冰岛食物、经济和人文意识的独特之处。但这要等段时光才能得空。冰岛这只有32万人口的国家,却带给人这么多意外和惊喜,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方金琪(信望爱小屋),2017年10月24日,作者保留所有文章及图片版权。欢迎转载。转载电子版文章时,敬请注明文章作者和转自www.wealthchinese.com 华富理财网,并请注意在转载时,不得对文章进行任何删改。若需书面转载本站文章,请先征得作者书面许可。